原材料行情下挫
2015年是大宗商品的大熊市,水泥的上游石膏、粘土,玻璃的主要上游纯碱、重油,板材的主要上游原木,型材的主要上游pvc和有色金属,无一例外地呈现熊市,虽下跌幅度略有不同,但根据生意社比价指数来看,各产业链的相关性均呈现基本负相关(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幅度大于下游产品价格下跌幅度),因此从原材料上来说,企业成本也有一定的降低。
作为高能耗行业,燃料成本也占据相当比重。主要燃料来源煤炭和水泥、玻璃一样,也属于产能过剩的基础原材料。而2015年去产能也有明显成果。据相关数据,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煤炭行业的各项数据除库存外都处于下降趋势。其中产量30.45亿吨,同比减少1.14亿吨,下降3.6%,降幅连续收窄;全年共进口煤炭17031万吨,同比下降29.9%,但仍保持较大规模;消费约32.3亿吨,同比减少1.6亿吨,下降4.7%。库存持续处于高位,截至10月末,全社会存煤已持续46个月超过3亿吨。
煤炭行业的量价齐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泥和玻璃企业的燃料成本。2015年,国家也首次大幅下调了天然气的价格,下调幅度为700元/吨,让使用燃气作为燃料的建材企业又减轻了一定的负担,盈利情况有一定好转。
去产能初见成效
2015年基础建材全行业亏损。生意社据相关数据预测,水泥行业2015年全年亏损或将超过200亿元,而玻璃全行业前三个季度已经巨亏了30亿元。严重亏损倒逼产能进行退出,据生意社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共关停、倒闭水泥厂家4000余家,玻璃停产冷修产线44条。但这种被迫退出的力度仍远远不够。“十三五”时期国家层面对于宏观经济的解读亮点,也是2015年建材行业的发展关键词主要有:化解过剩产能、去库存,优化产业结构。去产能从“十二五”时期国家层面就已经作出了部署,但因种种原因力度并不够,而产能迅速增加的恶果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因此2015年以来,工信部数次发文,剑指铁拳严控建材行业新增产能。
水泥和玻璃都属于传统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2014年、2015年更是屡创新低,2015年年中玻璃最低产能利用率69.35%,这也是近10年的新低,水泥库容比也屡创高位,建筑材料行业去产能迫在眉睫。
建筑材料行业的产能过剩既有绝对过剩,各地区产能基本均处在过剩水平,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地区间的分布性过剩,也有结构性过剩,我国的建材行业仍处在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档次、高污染的“三低一高”时期,高精尖产品占比偏低。因此除了严控产能数量、化解过剩产能之外,还要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和布局优化。
2015年,在国家层面政策指导,各地细化执行严控下,建筑材料行业去产能取得了初步成效。据统计局数据,预计2015年全年全国共淘汰炼铁1300万吨、炼钢1700万吨、电解铝30万吨、水泥3800万吨、平板玻璃1100万重量箱,化解造船过剩产能1500万吨,去产能取得初步成效。
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
据统计局数据,2015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71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增速与1~10月份持平。从环比速度看,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73%。
数据指出,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239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03347万平方米,下降0.3%。房屋新开工面积140569万平方米,下降14.7%,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97077万平方米,下降15.3%。房屋竣工面积72413万平方米,下降3.5%,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3553万平方米,下降6.4%。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79788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74137亿元,增长4.7%,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
房地产行业2013年开始即有放缓态势,2015年更是持续走弱,部分上涨指标增速也放缓,而以房地产作为主要下游的建筑材料行业短期也将受制于需求,难有起色。
2015年12月31日生意社BCI指数为-0.27,平均涨幅为-0.87%,反映该月制造业经济较上月呈收缩状态,经济有下行风险。
生意社建材行业资深分析师张琼认为,建材市场在2016年的春天恐难有起色。她告诉记者,2016年水泥行业仍将维持区间盘整走势,玻璃冬季仍将有下跌。纵观2016年行业发展,建材行业的深度去产能仍将继续,而在“一带一路”等化解和引导产能走出国门,产业优化升级等政策作用下,预计下跌较2015年或将有所减缓,但就目前的供需对比来看,行业底部仍未到来,若去产能深化细化加快作用,2016年三季度,建材行业或将借“金九银十”真正筑底反弹。2016年有望成为建材行业的“破冰”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