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行我国绿色制造战略任务,实施绿色制造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程序安排以及保障措施。绿色制造体系分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四个体系,其中绿色工厂是同时具备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四个特征的工厂。
绿色工厂的评价有助于在行业内树立标杆,引导和规范工厂实施绿色制造。同时在市场化驱动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原则下,为先进示范绿色工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保证,政府财政奖励制度也会作为激励作用之一,使企业获得实在的效益,从而激发出企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截止目前,安徽省和河南省已经出台了相关支持绿色制造体系资金鼓励政策,为地方企业绿色制造体系建立提供保障和激励。
1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包括总则和评价指标两部分。总则对评价指标框架、评价依据以及评价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评价指标规定了在绿色工厂评价过程中的评价要点及企业需要符合的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
绿色工厂是制造业的生产单元,也是绿色制造的实施主体,主要侧重于创建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工厂,通过采用相关节能技术改造厂房,预留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所,合理布局厂区以及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来实现工厂的绿色发展。绿色工厂评价过程是对工厂在建立管理体系以及已有的基础设施条件下,能源与资源投入、生产过程、产品、环境排放以及环境绩效的综合考评。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一般要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七个方面,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第三方评价机构通过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及现场座谈、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企业必须在满足基本要求的条件下方可进行绿色工厂评价,预期性要求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报,是本企业申报绿色工厂的特色项与加分项,对绿色工厂最终能否申报成功起关键作用。
耐火砖生产企业绿色工厂建设要点分析
耐火材料是高温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耐火材料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耐火材料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约2000家,行业年产值2000亿左右。2016年全国耐火材料产量为2391.24万吨,其中致密定型耐火制品产量为1358.52万吨,保温隔热耐火制品46.72万吨,不定形制品985.99万吨。
2018年1-9月份,同口径比较全国耐材产量1468.59万吨,同比增长3.25%。其中致密定型耐火制品910.32万吨,同比增长2.27%;保温隔热耐火制品44.32万吨,同比增长21.74%;不定形耐火制品513.95万吨,同比增长3.64%。
图1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耐火材料制品产量图
图2 2018年前3季度主要耐火材料生产省市
定型耐火材料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能源投入、环境排放如图3所示。
图3 耐火材料生产过程主要能源投入及环境排放
工厂在建设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要求,并且近三年内无重大安全、环保以及质量方面的事故,对于成立不足三年的企业,则需要在工厂成立以来无相关方面的事故。在评价中,企业的营业执照、环评批复及竣工验收文件等资料用来判断是否满足要求。企业同时需对利益相关方环境要求做出承诺,并能满足承诺的要求,可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污染物检测报告进行自评或第三方评价,同时做出相应的承诺。此外,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分派绿色工厂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并设有绿色工厂管理机构,设定中长期规划及量化的年度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及定期提供绿色工厂相关教育、培训,形成能够发布实施的《绿色工厂管理手册》,保留绿色工厂相关教育、培训记录。
基础设施指标对工厂的建筑、照明和设备等做出相应规范,其中工厂建筑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厂房内部装饰装修材料中的醛、苯、氨、氡等有害物质须符合相关法律及标准的要求,工厂设有专门的危险品仓库、有毒有害操作间、废弃物处理间等。对于能源及资源的使用能够实现分级分类计量。此外,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中注重节能减排,因此在生产和工作场所照明密度符合GB50034规定的条件下,鼓励企业极大限度采用自然光照明。
耐火砖企业在基础设施指标中,需要明确企业厂区规模、厂房设施、办公区、生活区布局以及厂区环境等要点。在工厂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时,遵守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三同时制度”、“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产业政策和有关要求。生产和储存相关厂房是否采用钢结构和多层建筑方式,厂房建设过程中原材料是否选用蕴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和本地建材等,同时要提高产区内裸露土地的绿化率,增加室外透水地面积在室外总面积的占比。耐火砖生产企业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如废矿物油等应设置专门存放地,并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定期处理。工厂依据应GB17167、GB24789要求配备、使用和管理电力和水资源的计量器具和装置,针对照明系统、用能设备、室内室外用水设置有分类分级计量系统,并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实施定期外检。工厂办公区及厂房建设时考虑采用自然透光的材质,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厂区内可通过区域和时间模式的智能化集中控制方式,并配置照明光敏控制感应开关、红外存在开关感应器、红外超声波移动感应器等采用节能措施。
目前耐材生产企业普遍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三体系,以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为基础的能源管理体系建立情况尚不完善,能源管理作为绿色工厂创建工作中落实节能工作的一项重要管理手段,建议企业通过自我建立或者第三方认证的方式加以规范。
企业的社会责任可通过每年发布能公开获得的社会责任报告来证明满足预期性指标的要求,工厂或工厂所属的组织按照GB/T36000—2015、ISO26000或SA8000的要求,编制社会责任报告,说明履行利益相关方责任的情况,特别是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社会责任报告中可从企业文化、企业所承担得对员工、消费者、环境、社会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等角度编制。企业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取得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加强企业与外部沟通、刺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
定型耐火砖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用能环节主要是破碎、成型、烘干、烧成等工序。其中破碎机、压力机等主要消耗电力,烘干窑、隧道窑等窑炉设备主要使用重油或天然气。因此企业在节能方面主要应考虑通过提高破碎效率、电动压力机改造等措施达到节电目的;此外目前还在使用重油等作为燃料输入的窑炉应将天然气、电窑炉改造等列入下一步的清洁能源改造计划。
耐火材料生产过程主要使用的主要原料包括菱镁矿、高岭土、莫来石等天然矿物原料。目前有部分工厂通过回收下游钢铁冶金、水泥回转窑等窑体耐火材料破碎、处理后再次使用到新砖的生产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同时消纳了供应链产生的固体废物,这对未来耐火材料行业与上下游产业共同打造绿色供应链行动具有积极意义。
无铬耐火材料作为耐火材料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尚在生产镁铬砖等落后工艺耐火砖的企业应积极考虑转型,通过改进产品配方、考虑替代原料等途径坚决取消含铬砖的生产,力促下游耐火砖使用企业从源头杜绝六价铬等有害物质的输入。
在产品指标中,将对产品的生态设计、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节能、碳足迹以及可回收利用率考虑进来,把环境因素纳入产品的设计、生产之中,在不影响产品性能、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消耗品、有害物质的使用,提高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率。将温室气体减排的理念融入工厂中,通过开展产品碳足迹量化与核查工作,减少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此外,产品碳足迹可在产品包装或说明书中标识,向消费者和社会传递产品的碳属性。
耐火砖尤其是以镁碳砖等不烧砖为主要产品的耐火材料生产企业,其环境排放方面所需要关注的主要要素以粉尘、噪声为主,有高温烧成工艺的高铝砖等生产企业还需要关注烧成过程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由于以往用水环节不是工厂关注的重点,因此对于生活、生产污水的回收处理再利用方面,不少企业做的尚不到位。
耐火材料的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以电力消耗等间接排放为主。目前部分省份已经要求省内的耐材生产企业按要求核查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并申报,不过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温室气体盘查、管理、减排等相关制度方案。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给出了详细的绩效计算方法,该指标对工厂的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以及能源低碳化给出了具体要求。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环境绩效是绿色工厂评价的较为主要方面,主要由十项主要指标构成。环境绩效指标围绕同行业进行比较,要充分考量行业特点,基于行业相关数据把握评价尺度。
结论与建议
绿色工厂的创建打破以往工厂的创建原则,侧重于创建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工厂,综合考虑了工厂在建立管理体系以及已有的基础设施条件下,能源与资源投入、生产过程、产品、环境排放以及环境绩效的综合要求。对于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而言,绿色工厂的创建重点需围绕厂区内基础设施的优化管理和布局、新型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开发、能量梯级利用、能效提升改造、节能降耗、综合减排等方面展开,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持续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进行绿色低碳转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成为引领耐火材料行业发展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