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风暴升级,会否掀起滑石产品涨价潮?
环保成供给端重要变量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以来,全国多地相继出台多种针对环境污染的法律制度,不仅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问责办法也将来越严格。
生态环境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6月底曾表示,本轮督查覆盖范围更广,从京津冀及周边28城扩展到80个城市。生态环境部还将对工业企业环境违法问题集中、大气污染防治推进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的城市,进行挂牌督办或公开约谈,严肃量化问责。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环保成为影响化工行业供给端的重要变量。伴随“两高”关于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出台、各类环保政策和法案的实施,国内环保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各地治理执行力度加大。部分企业因环保不达标或难以承受生产中处理成本的增加而减产停产,对行业的供给端和需求端都产生较大影响。随着政府部门后续对于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违法监管趋严以及企业自身清洁生产重视程度的持续提升,行业有望加速淘汰落后能耗。
国内环保巡查从2016年开始至今已经常态化。环保巡查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排放不达标,造成污染越发严重,客观上是保护环境的一种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视为提升企业经营门槛、淘汰中小不达标企业的一种供给侧改革行为。
中小型企业受挫
值得一提的是,此轮环保督查回头看强调避免“一刀切”,但对违法企业坚决“切一刀”。
这个转变较于前期有很大进步,区分了大小厂的不同类型,下游部分小型工厂由于排污不达标,导致工厂生产装置降幅或停工整顿,而大型工厂由于环保整体达标,此次督查并未受到影响,部分厂家开工率维持在90%左右。
由于环保巡查的常态化和不断深入,国内中小型化工企业的生产受到了极大影响。其中,污染较大的是煤化工企业,因此,PVC、甲醇、尿素、乙二醇企业都将受到影响。
环保政策对化工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催生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二是限制产业链上下游的装置开工率;三是引发下游订单转移。
环保限产,对价格推波助澜
实际上,在此之前,化工行业在近几年已出现过三次大规模的整治情况。
2015年、2016年对于PVC上游电石行业的环保整治淘汰了一部分落后产能,使得PVC产业链从过剩产能周期逐步进入产能低速投放期。从去年到今年,对于各地区喷水织机的关停也使得下游布匹出现一布难求的火爆场面。再就是对于聚烯烃的下游整治,使得订单从小厂转移至大厂,规范了整个市场行为。
从整体商品市场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方面受外部扰动因素以及人民币贬值的进口价格上升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受通胀预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化工品大趋势仍将向上。而环保限产对化工品价格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或将扩大商品涨幅,这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加快产业整合力度,促进行业集中度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有极大帮助。
在新一轮化工行业大洗牌来临之际,环保因素其实并不是主导因子,多数化工品的低库存、需求淡季不淡基本面支撑成为此次涨价的主推手。